他从事古籍整理研究近40年 让古老典籍重焕生机|凯发appios下载地址
职称/职务:
教育背景/工作经历:
文化中国行|小年轻狂追老艺人!全场116次满堂彩◆◆◆■■,明星版《群英会》就这么上头
杜泽逊买了十几个硬皮本子,和妻子分工协作■◆,把★◆■★■“存目■◆■◆★■”中6793种书的书名◆■■■■★、卷数、著者及朝代细致誊抄■★■■◆★。一有出差机会,杜泽逊就揣着本子,到当地寻找相关书籍的下落。
研究古籍,需要大量阅读做基础,杜泽逊乐此不疲,◆★■◆■“寻书◆★◆◆★■、读书成为生活中最大的乐趣”。杜泽逊常常跑到山东省济南市纬三路上的古旧书店,一头扎进书堆◆◆★★■■,找寻各类古籍◆◆◆■◆。一次,为购买《十三经注疏》■■◆,杜泽逊省吃俭用了一段时间,才凑够了买书的钱,■◆★◆■“宁愿饿肚子★★■,我也要买到想看的书。”
大二那年,杜泽逊在图书馆里发现了一套叫作《联绵字典》的书★■■★◆,这是解释双声叠韵词的词典◆★★■◆★。由于无人借阅◆◆★★■,封面此前落满灰尘。杜泽逊拂去灰尘,翻开词典,一张作者符定一的照片映入眼帘★★★。照片中,编纂该书的手稿高度已超过符定一的身高。杜泽逊深受震撼,在心底立志:刻苦钻研,努力成为像符定一一样的学者。
历时4年,1997年10月底★◆■★,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编纂工作完成。在丛书编纂过程中,杜泽逊阅览“存目■■■★★”书籍善本5000余种,丛书共计1200册、200多万页■■★◆★◆。此后■■,他又把目标定在《四库存目标注》■◆★★,直到2007年,这套书最终出版。
杜泽逊的父亲是一名语文教师◆★■,喜爱读书★■★■★★。耳濡目染下◆◆◆★,杜泽逊从小就喜欢阅读★■■★。受父亲启迪,杜泽逊逐渐学会“带着问题读书■■”◆◆■■。比如读《红楼梦》时,父亲为他借阅徐振贵编著的《〈红楼梦〉注释》配合阅读,对书中出现的古代文化常识、典章制度等◆★■◆◆★,杜泽逊都会详细地查阅摘抄。
例如,在清朝道光时期,山东的金石学研究处于全国前列,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金石学家陈介祺。编纂过程中■■,项目团队从国家博物馆得到陈介祺手稿■◆■■★,仔细分辨发现其中包含6种古籍,扫描影印后,将其全部收录进《齐鲁文库·典籍编》★■。“这是6种古籍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★★★■◆,对于我国金石学研究大有裨益。■■”杜泽逊说■◆■■。
1987年开始◆■★◆■■,杜泽逊跟随王绍曾参与《清史稿艺文志拾遗》编纂工作。此后,杜泽逊多次赶往北京送稿。每次到北京出差,杜泽逊都有一个习惯——去琉璃厂淘古书。
1981年,杜泽逊如愿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。步入校园,他沉浸在浓厚的治学氛围中,一有空闲,就想方设法借阅各类古籍。“只要是跟古籍有关的,我都会借来阅读★★◆■。■★◆■★”校园中◆★◆◆◆★,杜泽逊最常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,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。
1985年,山东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开设第一届研究生班,杜泽逊毫不犹豫选择报考。读研期间,他刻苦钻研版本学、目录学等专业课程◆★。1987年◆★■◆■★,研究生毕业的杜泽逊留校任教■★◆■,担任历史学家王绍曾教授的助教■◆,全身心投入文献典籍整理研究工作。
1992年冬天◆★★■,来北京送稿的杜泽逊照例到琉璃厂淘书。寻觅半日,杜泽逊发现了一套四册的《四库全书附存目录》刻本★★。★■“《四库全书》是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重点,这套书可以帮助我对‘四库全书存目■★■★◆’进行细致研究。”杜泽逊回忆■★■◆★,■★★★◆“没想到,一次淘书经历开启了15年的研究之路。”
读中学期间,杜泽逊最常借阅的书籍之一是《古文选读》。“这本书编选了许多经典古文■◆◆◆■,我爱不释手。”从那时起★◆◆■■◆,他就为自己定下高考时考取中文系的目标★■。
2022年,山东省启动大型文脉工程——《齐鲁文库》编纂工作■◆★■,《齐鲁文库》共分典籍、研究◆◆、史志、红色文献等九编■◆◆◆■,成书规模约13亿字,共计4000多册。2023年秋,《齐鲁文库》首批成果在山东曲阜尼山讲堂亮相,首批成果170册,收入264种经典古籍■■★■◆,影印清晰■★★,装潢精美。
其中,《齐鲁文库·典籍编》收录有关山东的传统古籍◆★■,分为经◆■■◆◆、史、子、集四大部。作为《齐鲁文库·典籍编》主编◆■★★★◆,杜泽逊带领团队一道搜寻海内外图书馆★★◆、博物馆等公共收藏单位以及私人收藏中的相关文献,让更多藏在★■■“深闺”的典籍版本与大众见面。
杜泽逊,1963年生◆★■,山东滕州人■★◆,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,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。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教学和研究工作◆★■◆,现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,著有《文献学概要》《四库存目标注》等作品。2022年开始担任山东省重大文化工程《齐鲁文库·典籍编》主编。
正当杜泽逊紧张收集“存目■★◆”书籍、对“存目★◆■■★”进行研究时,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召开★★。会上■★◆,原文化部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周绍良提议编印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。知道这一消息后★■★★★◆,杜泽逊将自己的研究计划整理出来,邮寄给相关单位的多位专家。很快★◆,专家们回信表示支持。
1993年,《四库全书存目丛书》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于北京大学成立,并邀请杜泽逊担任编委★★◆◆■,专门对★■■■◆“存目★◆◆★”书籍传世版本进行调查鉴定工作。
“系统收集整理文献,把珍贵古籍影印出来,这是帮助学者阅读、整理、注释古籍的可靠方式,也是保存古籍原貌、赓续文脉的必要手段。”杜泽逊说◆◆。
“每一种历史典籍版本得以留存至今,背后都饱经风霜,需要我们悉心整理,努力使它们留存世间、传承后代■★★◆★■。”杜泽逊说,按照规划,《齐鲁文库》整体工作将在10年内完成■■◆■◆◆,◆■“让古老典籍重焕生机,我们责无旁贷。”
1994年,杜泽逊来到北京大学★★◆,投入“存目”编纂工作中。◆■★■■“将‘存目★■◆■★◆’中的古籍原原本本影印出来,绝非易事,要进行细致的鉴定核校工作■★★。”为了高质量完成古籍整理工作,杜泽逊几乎每天都要工作超过12个小时。
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■★◆★■◆,其传本凯发appios下载地址◆■◆◆★★、抄本存世众多■★★◆。杜泽逊查阅大量文献资料◆◆■,邀请相关学者研讨■■★◆★★,经过论证得出山东博物馆所藏的清代乾隆年间抄本较为原始★◆■■■,内容全面。随后,杜泽逊与团队成员将这一抄本通过高拍仪、扫描仪等设备进行扫描,收录进《齐鲁文库·典籍编》。
初冬的山东大学校园,静谧清新。清晨时分,绕过曲折的走廊,记者走进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文史楼北楼二层的“校经处”★◆◆★。
走进房间★◆◆■★★,只见中间摆着一张长条桌★★◆,桌上摆满书籍资料。在成摞的古籍中,杜泽逊(见图★◆◆★★◆,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)正聚精会神地对从《永乐大典》拆解出的切片进行整理★★◆★◆★。校勘、标点凯发appios下载地址★■■★、注释……从事古籍整理研究近40年,杜泽逊孜孜不倦,不曾懈怠★◆■■★■。
网聚正能量文化创新篇——2024网络文化传播年会暨第四次理事会在淳安召开
文献典籍浩如烟海,一种古籍可能有众多版本◆◆★★。选择收录哪一种版本,需要研究人员一丝不苟地进行调查研究。
《四库全书总目》共记载1万多种书,其中约1/3被收入《四库全书》,而6793种书没有被收录■■■■★,只出现提要,称作“四库全书存目”■◆★★◆■。■◆“■◆◆■◆‘存目’书籍中不乏顾炎武、汤显祖、袁宏道等名人的著作,研究整理这些书籍的版本■■★■、特征等,对于推动古籍传承具有重要意义。”回到济南后,杜泽逊迅速投入“存目★★”研究,着手撰写一份“存目”传世情况的详尽调查报告。